有田方圓的 新風貌 (上集)

一個由設計師與有田燒聯手打造的「D hand A」計劃;

一個不是只為了設計而作設計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到餐廳用餐時幾乎每一家餐廳都是使用相同的塑膠筷子及白色碗盤,拜訪公司行號時每一家公司不論規模大小都會呈上一杯茶,那個茶杯都是一樣的紙杯。如此單一無趣的生活用品到底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道理?

從達爾文發現「物種起源」的進化論至今,現代的人們似乎又盲目信仰某種「創造萬物」的能力,由百年前英國的工業革命以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市場經濟」,生物本來就會隨著繁殖而擴大,若超過其生存空間與食物供應的極限,將引起個體間的競爭;不適應環境的個體會被淘汰,適者才能生存,並繁衍後代。

反觀社會上適者生存的實踐已產生停滯,人口爆增→糧食不足→地球暖化→異常氣候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放慢進化的腳步。想想我們在生活中為什麼會不由自主的往窗台上放一盆花,坐上皮革、木作的椅子,喝杯由瓷石燒製成的茶杯所裝的茶?這些其實就是遺傳因子在告訴我們「萬物同種」的道理,而看似只由工業化所帶來的重視「設計」潮流,也應如同影響包浩斯當年建校理念極深的工藝美術運動,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過了百年以上的時間,除了科技的演變之外並無任何的進展。

西方的威廉. 莫里斯WilliamMorris 與東方的柳宗悅(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理的父親),兩位先進希望是透過理解而並非反對現代化,但是幾經審思工業革命量產所帶來的文化水平下降,他們最後在「重建手工藝的價值」之間找到一種相互融合的折衷空間,促使我們能好好的來看待一樣東西,不光是知道這東西出自何位設計師、何家品牌、或是產地在何處?歷史源自於何時?誰如何打造的?這個由設計本身所誘發出的「點」→設計出自何處的「線」→設計時間空間的「面」,都值得一一串連,因為這些設計和我們一樣擁有自己的生命。

日本江戶時代,九州佐賀縣以日本最初瓷器誕生之名的有田燒,其藍染技法與華麗色彩的畫作,不但作為上呈的貢品,甚至外銷歐洲供王室貴族玩賞。這個400年來以歷史為自豪的傳統產業城市,現在也持續生產著人們所喜愛的器皿。2004年有田吹起了一股新風潮,其中一家有田燒商社「KIHARA」以Designer 的「D」與有田Arita的「A」構思的「D hand A」計劃,開始聯手多種開發生產。其中誕生了以充滿現代感的器皿以做為訴求的新品牌:「有田HOUEN(有田方圓)」。

「有田方圓」源於KIHARA社長─木原長正先生與好友牽起的緣份,於是展開的四組八人設計師,由他們設計有田燒前所未有的新型態。與這些設計師配合的是擁有400年技術的四個窯場,目前的經營者均為30-40歲的年輕世代,與設計師擁有共通的藝大出身背景的他們,在相互合作中會激盪出甚麼樣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訪現場為大家介紹,也希望透過「有田HOUEN」新風貌的奧秘,讓我們重新將生活中「用即是美」的物品找回到身邊來。

「簡單的造型才最是困難!」

川上元美 + 有田製窯

「這麼簡單的造型卻如此困難,當初誰也沒料想到。」對於川上元美設計的造型,窯場每個人異口同聲的說。當設計圖送到時,大家都覺得應該沒甚麼問題,但不管嘗試了多少次,就是無法燒出想要的形狀。川上設計的特徵就是那簡潔的線條。以「方圓」為意識的四方與圓形的器皿。由中心向外延伸的四條稜線,與薄到極限的邊緣,充滿張力感與凜凜生威的白瓷意象,且更在釉土中加入些微起伏的設計。「我不希望瓷器是個厚重且毫無表情的物品,同時我也考慮到釉藥堆積的問題。我從以前被稱為『影青』的技法中獲得了靈感,釉藥較厚處與釉藥較薄處會有產生一種抑揚頓挫的風味。為了呈現這樣的效果,我稍稍地讓稜線往上浮起」川上如此說道。

看似簡潔的造型,其實擁有非常纖細的構造。四角型器皿在燒製時的收縮幅度跟圓型器皿相比較易歪斜並失敗。故在思考造型時必先考慮收縮係數與歪斜率。預先使其變形,之後於燒製過程時讓它變為我們想要的樣態。但是經過多次的修正仍是無法得到最終想呈現的結果,於是更換成有田全新開發的「EX」新素材後再次挑戰。

「EX是種可讓天草陶石提升硬挺度的泥土,但這並非萬靈丹。果然再簡潔的線條還是無可避免產生歪曲。整體形狀只要有一個歪斜就會影響到其它部分,我們只能不斷的進行修正。」有田製窯的松本哲先生這樣說著。

當然,使用其他產地硬挺度更為強韌的瓷土或許也是可行,但是這樣就不能打上有田這個名號。就算10個裡有5個是完整無缺的,即便量產也無法提供合理的價格。站在歷經多次失敗與錯誤而終焉完成的器皿面前,「總算是有了解決難題的方式」松本先生臉上露出一種安心的表情。

「展現於張貼轉印紙的熟練技巧!」

永井一正 + 有田製窯

相對於川上元美的造型設計,擔任飾面表面設計的是永井一正。除了凸顯川上塑造的簡潔感,一邊還思考著如何表現出器皿的現代感,最終這個擁有纖細線條的紋路於焉誕生。

「藍彩的線條同時展現出傳統的氣息與斬新的風貌,此時也必須創造出緊張感與易於親近的氛圍。因為相反要素的存在,兩者的銜接點可從線條的間隔與線條的集積面積來探討摸索。」

線條的彩繪運用了轉印的方式,將花紋印刷在極薄的轉印紙上,將花紋的部分切割後,以水潤濕後貼於器皿胚體上,而後從上輕壓,花紋便會印製在器皿上。與小時候把玩的轉印紙類似,多應用於大量相同花紋的轉繪。

在彩繪器皿數量繁多的有田窯廠裡,有許多專精轉印的師傅。但就算是再怎麼熟練的達人,這項工作也是非常費心勞力的。例如四方型器皿。線條紋樣的轉印紙分為兩部分,兩張轉印紙在稜線轉折部份相接,為了不讓線條錯位,必須使用美工刀準確的切割使其精準的接合。還有器皿邊緣的線條會持續延伸到器皿的反面,邊緣線與藍彩的線條是必須要能夠吻合一致的。

永井一正形容:「如果是普通的彩繪,些微的偏差也看不太出來!但是這款器皿除了川上先生高精度的簡潔風格,加入了同心圓的繪製也是一項高度精密計算的技術。絕對是一項艱辛的挑戰,但是我相信經歷這種高度要求,新技術與現代感就此誕生。」

精緻設計與熟練技術所擦出的火花,造就出前所未有新商品的面世。這個器皿可稱之為最佳案例!

「特意製造旋扭的手法竟然是個難題!」

橋本夕紀夫+ 陶悅窯


橋本夕紀夫的造形設計主題是「扭曲」。他說:「素材本身已是相當漂亮的白瓷,我並不想讓它變成一個怪異的東西。但又想創造出有刺激感的物品。希望大家腦袋急轉彎一下,想想今天該如何來用它呢,寓樂於用是我對它的期盼。」

將橋本設計的器皿推疊起來,就會變身為一個充滿玩心的旋扭擺飾。另一組則是正面及背面兩面均可使用的器皿,取名為「逆盤(Plate)」。

其實這個特意的「旋扭」,是項很困難的挑戰。除了四角器皿依收縮的不同,常常容易歪斜之外,更因為加入了旋扭的因素,形變將會更加複雜。首先須做出一個模型加以燒製,將歪斜修正後再製作另一個模型,再放入燒製,同樣的流程必須多次不斷的重複著。這樣的流程可讓人充分體驗到「陶瓷品是活生生的生物」這一句話。

即便是單獨一件或是將其堆疊一起時都是很漂亮的,並且輕薄簡潔。負責燒製的陶悅窯的今村先生如是說,「堆疊收納時彷彿是一個擺飾品,這是個非常新鮮的感覺。設計師在製作器皿時連帶的將整個空間的整體感也一併考慮了進去,這是我這次所學到的一點」

「愈是單純愈馬虎不得!」

高橋正+ 有田製窯


負責橋本的器皿彩繪設計是高橋正,他以賦予器皿情趣的「景色」為主題。旋扭的器皿,像是無心的塗鴉,洋溢手繪風格的方型及圓形塗鴉分佈於器皿表面的兩處。

高橋說:「雖然僅在兩個地方上彩,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來都有其本身的趣味。我希望使用的人每天都能從不同角度愉快地欣賞這個器皿的景色。」

另外一個設計則是表面刻著波浪狀,可雙面使用的盤子及小碟,設計上將波浪狀比擬成海的深藍色帶。各式器皿依色帶寬度加以對齊進而產生了統一感。取材自古伊萬里的染製色系,這個系列使用濃烈深藍蘊釀出大人成熟的氛圍。

這個彩繪方式使用了釉藥的「噴塗與分離」手法。將其中一個單邊貼上遮色膠布,運用二種釉藥交互噴塗的技法來製作,在看來似乎簡單,實際上這是個辛苦過程,負責燒製的有田窯的松本先生說。

「由於兩種釉藥會相互干擾,色彩界線也會變的有點模糊,就算用棉花棒加以擦飾清潔仍會殘留模糊感。」最後改採空氣噴槍進行顏料的噴塗方式。貼上遮色膠帶仔細噴塗之後發現,色彩界線雖然可漂亮呈現,可是反而上釉藥的步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這種上彩方式跟川上設計的器皿一樣,看起來簡單,實際製作卻很困難。」松本表示。任何第一眼看來既簡單又單純的東西,在要求高超精度的同時,往往隱藏著欺騙不了他人的困難度。陶瓷世界的奧妙也反映在這樣的道理之中。(未完,下月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