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心裡的一念之間

TBF(Taipei Beautiful Feature)

昨天在大阪的街頭無意的發現一張電影的海報, 上面寫著的電影標題叫做〈天使與惡魔Angels &Demons〉。對於電影的情節毫無興趣的我呆呆的看這海報,發覺天使的臉好像是在生氣,惡魔的臉好像是在微笑;回家後洗完澡照鏡子時,看到自己的時候,看到的自己是像天使?還是像惡魔?

相信大家都有如此的經驗,這個經驗叫做「看臉色」。在小的時候都需要具備的自我防衛能力,要看得出大人今天是變成天使還是惡魔,自己才會好過。現在自己為人父母後,發覺如何扮演一個會生氣的天使與會微笑惡魔實在需要高超的演技,如果沒有能拿到金馬獎影帝的實力,可能會隨時被你的小導演換掉。哈!哈!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看誰的臉色。但是請各位未來式的與進行式的爸爸媽媽記得不論是面對任何狀況你都可以繼續演下去,因為在我們的小導演的心目中這部戲的主角永遠是非你莫屬的。

無用之用的時間

前幾天我前往東京採訪2535本期主題人物橫尾忠則大師的時候,他提到一句話:「不要去勉強自己去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要如何去判斷?不用去理會你腦子裡想的東西,多花一些時間、傾聽你心靈和身體裏的聲音。」他說答案就在這兒,這就是你的「本能」。

一個人的心思相當錯綜複雜,但卻又常常像去看一部西部槍戰電影,當反派被正派打死的那一瞬間的快感你有沒有過?如果有,你就是一個惡魔,因為天使不會真的想要致人於死地。天使與惡魔以顏色來分別就像「白色」與「黑色」, 很少人喜歡他們的中間色「灰色」,但也很少台北人會注意到他們一年之中面對最多的顏色就是「灰色」。

以去年中央氣象局的統計, 台北市365天中198天是陰天和下雨天。多年前有一首歌叫「台北的天空」,好像也沒有提到台北的顏色、味道。在我當年去日本讀書的頭幾年都不想回台北,因為不想再看到它的顏色、味道,會覺得不舒服、噁心、想吐。過了十多年後的今天,每次下飛機就有一股衝動想要馬上奔回台北街頭,在巷口吃一碗麵、聞一聞機車、汽車排氣、麵攤的味道,沒想到看似惡魔的那張臉,轉了一個角度來看時,竟然發現他另一半的臉是天使在微笑。

不用太去追求真實生活中的「對或不對」、「賺或賠」,多去面對一些灰色的,多去擁有一些沒有生產價值的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家人,不騙你在你的生活中真的可以嚐出其中的美味,如果你還是有一種衝動,就去看一場電影吧!

讓自己再站出來的勇氣

世間上許多事情的發生,事實上都是在那一念之間所產生的一句話、一件事,甚至一生的過程往往是你在選擇如何去扮演「天使與惡魔」時所結出來的果實。但是如果你發現你周邊的人變成惡魔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要將你的天使分享給他。

在日本有一本雜誌我常常會買,但是不是在書店,而是由賣這本雜誌的人親手交給我的,這本雜誌的名字叫做「Big Issue」, 一本日幣300元的雜誌,每賣出一本可以得到160元的利潤。「Big Issue」只限定給無業遊民來販賣,他們居無定所,有的人曾為公司的老闆、有的人是稱職的工匠,都因為失去自己扮演天使與惡魔的機會而失去了方向,這本「Big Issue」自從2003年創刊之後,總共有800多位無業遊民的參與販售,累積的銷售額竟有日幣4億之多,更有81人重新找到新的工作與人生。

「Big Issue」的出版者佐野章二先生提到「正式因為他們願意努力的來賣雜誌,才有這番成果,這些無業遊民不是我們施捨的對象,而是我們的合夥人」。

「Big Issue」這本雜誌最有人氣的讀者專欄就是由這群「合夥人」所執筆的,一位女性的讀者來信提到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爭執時,一位曾經拋棄自己家庭的執筆者回答:「人生最幸福的地方就是有家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他並不是知名的作家,但是他的人生經驗才最具有說服力。

「Big Issue」當初是由英國倫敦發起的關心社會貧困的運動,希望藉由「讓自己再站出來的勇氣」這個出發點,並不是拿金錢物資的施捨救濟,而是「扶他一把和他們一起站起來的故事」,不知道那一家出版社對於「Big Issue」有興趣?請與我連絡(連絡方式在文後),希望大家一起將這則故事在台北的街頭把它說出來。

種一塊心田

我還有另一則在城市中種稻的故事,也是最近一直在講的故事,我在參與的建築設計提案中都放「一塊田」。因為我想要在台北市裡開始種稻,在城市中的各個角落,它不一定要在室外, 也可以在屋簷下、陽台、甚至房子裡面,我們可以用太陽能得到的電來發光,我們也可以用雨水回收的水讓它下雨,我們運用科技得取的自然資源如果只是去用來看電視、打電玩滿足我們原有的慾望,不是又是在浪費資源,如果將這些資源用來種稻不是會更好?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塊田,不去種它不就可惜了嗎?

種稻的故事詳細待續⋯⋯

 

於春滿綠意的大阪天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