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塵暴惹的禍,
一粒稻米帶來的幸福。
前天發動起剛買的愛車出門時,沒想到外面下著大雨,車子裡面竟下起小雨。一股怒氣直上,但忽然一想:這也難怪,就是因為生產這種水準的車子,這家公司才會破產。苦笑著安慰自己。送去車廠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問題不是車子,是因為春天由中國大陸黃土高原吹來的那一小粒沙塵暴所致。
20年前的春天,我參加學校旅行第一次去北京時,早上起來打開窗簾,黑壓壓的以為天還沒亮又抱頭繼續睡,到了集合時間大家還見不到我的身影⋯⋯我才知道霧濛濛的一片是因為沙塵暴飛來所產生的景象。後來這種景象隨著沙漠化的增大而向西延展,這種朦朧之美由北京上演到首爾、福岡,今年終於來到我家大阪開始公演了。今年除了北海道之外,九州、本州、四國都開始全國性「風吹砂」的巡迴公演,但是這齣戲真是不好看,除了讓我的愛車重傷送廠修理外,沙塵暴夾帶著大氣污染物質,甚至帶來呼吸器官的疾病,所以日本較嚴重的區域會拉出黃沙警報,讓小朋友停止上課,在家與任天堂、DS進修,如果無法阻止沙漠化的擴張,可能最大的獲利者會是電玩製造商(笑)。
從生活中尋找答案
人類有一種最大的優質與能力,就是發現問題時才會去解決問題。昨晚一則振奮人心的新聞被報導出來,終於研究出一種讓沙塵暴中每一粒小黃沙會去吃另一粒小黃沙的藥劑,如此一來沙漠化將可予以阻止恢復至人類文明發跡之前的面積大小。以上純屬天方夜譚的笑話。任何的夢想都不是輕而易舉可以馬上實現的,通常需要走一段曲曲折折的路才可能會找到稍微令人滿意的答案,但它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尋找的。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九州一所大學的教授從每天他早上用餐時必吃的納豆中,研發出利用納豆纖維中黏稠具有彈性的特性製造而成的「納豆樹脂」,這種樹脂具有高度保水性,一公克的樹脂就能吸收5公升的水量,沙漠地帶本身的覆土率大約是1米的深度,以下就都是地下水脈經過之地,所以納豆樹脂的出現不是單純的提供綠化的水源,而是思考幫助植物生根深入至1米以下的地下水源。這項研究預定今年先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實驗,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用化將沙漠綠化,讓每年春天受黃沙風塵洗禮的我們,可以迎接不再是霧濛濛、而是一個真正美麗明亮清爽的春天。
講到綠化,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發生在我家大阪。
根據國際性組織的資料,先進國家城市居民平均擁有的綠地面積有20平方米,這個數據影響了平均綠化面積只有不到6%的大阪市政府,以數年時間、花費800多億日幣市民的血汗錢,購置了市區大大小小的土地,但卻因為公部門各自為政的文化下,無法迅速整治成公園,成為只有圍牆閒置的空地。像這樣的空地,大阪市政府還要再繼續採購700多公頃,如此只是為了使綠化面積增加到7%的數字目標,任何人來看都會覺得本末倒置。生活中可以發現如此矛盾的數字目標與計劃方針,似乎早已不再適合我們目前所面對的生活。因此在全球化趨勢中生活的我們,最好不要再用別人的框架套用在自己的身上,現在應該從自己的身上去尋找出自己的答案的時代。
比達到目的更重要的事
在日本禁煙法令風潮的盛行下,公園成為吸菸者的天堂,帶著小孩想去呼吸公園清新空氣的我,卻吸到了二手菸,這樣的生活環境是為什麼造成的?是公部門的法令太嚴格嗎?還是我們每一個人太自私呢?我想其實都不是,只是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少掉了相互擁有的東西。有時候我們似乎想要在一瞬間得到結果,因為我們生活週邊的手機、電腦、汽車、捷運、電視、高鐵、飛機給我們帶來了極多的便利,同時卻剝奪了我們許多享受其中過程的權利。其實跟我有同樣想法的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多。
上次看到一篇報導,一位和樂天網站創始人三木谷先生一起打天下,每天面對數百億買賣的人,有天突然放棄一切,開始賣自己認為好吃的甜甜圈,他並不是瘋了,而是開始將自己的喜悅分享給他人。我們也可以回憶現在出遠門旅遊好像小叮噹的隨意門一般,你一開門就已經在目的地飯店櫃檯check in了,可是回想以前的生活型態,光是出一個遠門,光是乘船就要花個十天半個月,所以古時候的詩吟有一些都是在描述旅行的途中,讓我們可以體會出人生中最享受的時光,也許就是在達到目的地之前偶然發生的過程。
公家機關對於公園綠地的定義,是如此寫道:「都市發展地區內,所有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之土地或水域,廣而言之,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空間均屬之。」很少人知道一個公園需要扮演如此偉大的角色,也很少人會去思考種一塊田也足以達到以上定義的要求吧!一塊田不單單只是一個開放空間,而是與我們有息息相關的接連。
不論從我們的心靈與肉體(內界與外界)都可以充實感覺到它的存在。因為田是會與我們互動的,從整地、插秧、施肥、除草、除蟲、鼠害、鳥害、收割、曬穀⋯⋯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全心全力的面對這樣的「生態」循環之外,我們在做農之餘,或經過它身旁時,田給予你身心舒放的那種力量,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景觀」。
回想過去地牛翻身時,大家唯一的避難之處都是奔出家裡直衝田裡,所以田又具有「防災」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小朋友赤著腳在田裡,如同兒歌〈抓泥鰍〉一般,去尋找、去思考自己的玩法,這不才是真正的「遊憩」空間嗎?
新都市田園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在半前舉辦的「晴耕雨讀」展,在高級住宅及現代化商場林立的大直商圈,種下一千坪的稻田,這應該就是屬於我們台北市民真正需要的公園。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紐約的中央公園、也不是東京中城、或是六本木Hills,我們需要的是「以前台北有的,現在的台北還是要有!」未來才會變成真正的「台北好好看」。大家會舉出台北空氣汙染嚴重,水質也不好,這些台北不適合種稻的理由我想十個手指都不夠數。但就因為有這麼多負面的問題,才是我想要推行種稻的契機。你會捨得在你辛辛苦苦種的田裡丟垃圾嗎?排放機車廢氣嗎?我想誰都不會的,因為田是你的寶貝(笑)。
最後要告訴大家,我們台灣的田越來越少了,面積只剩下20年前的一半,從事農業的人口與30年前比較少了246萬人。更嚴重的是農民人口的高齡化,65歲的阿公農民已增加至14%,如此的負成長,我想不久的將來,吃台灣米長大的小孩可能會從這個土地上消失?我想誰都不願意這樣。真的希望能有一天在這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每一個市民都開始種一棵自己的秧苗,在任何一個角落開始「自給自足」、「地產地銷」,在自己的土地生產、在自己的土地消費,一起來將「TAIPEI BIGFARM台北都會大農場」活動展開吧!享受那赤足雙腳踏入泥巴那滿足的過程(最自然美的健康SPA)哈哈!
不論是一粒沙塵暴惹的禍或是一粒稻米帶來的幸福,如果我們不排斥都讓它們進入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的話,自然就是美。
於晴空萬里的慶城街上
田是會跟我們互動的,整地、插秧、施肥、除草……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全心全力面對這樣的「生態」循環。而務農之餘或行經它時,它總能賦予人身心舒放的力量— 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景觀」。